計算機硬件系統由電源、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等組成。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運算控制中心,計算機所有數據的加工處理都是在CPU中完成的。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存儲器分為內部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和外部存儲器。內部存儲器簡稱為內存,計算機要執行的程序、要處理的信息和數據,都必須先存入內存,才能由CPU取出并進行處理。內存一般可以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兩種。
ROM中存儲的數據只能讀出,保存的數據在斷電后不會丟失,因此經常用來保存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這是一個對
輸入輸出設備進行管理的程序。
RAM中存儲的數據可以隨時讀出,也可以隨時寫入新數據或對原來的數據進行修改。RAM的缺點是斷電以后所存儲的所有數據都將丟失。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存儲了頻繁訪問的RAM位置的內容及這些數據項的存儲地址。
當RAM的訪問速度低于微處理器的速度時,常使用高速緩沖存儲器。
外部存儲器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價格較低,所存儲的數據在計算機關機后也不會丟失。外部存儲器主要有軟盤、硬盤、光盤等。輸入設備就是把數據送入計算機的設備,它接受用戶的程序和數據,并轉換成二進制代碼送入計算機的內存中存儲起來,供計算機運行時使用。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手寫筆等。輸出設備就是把經過計算機處理的數據,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輸出的設備。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音箱等。輸入/輸出設備就如同人有了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嘴巴可以講、手可以寫字一樣,輸入輸出設備是計算機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硬盤分區實質上是對硬盤的一種格式化,然后才能使用硬盤來保存各種信息。常見的分區格式有FAT16、FAT32、NTFS。
FAT16分區格式是MS-DOS和早期的Windows95操作系統中最常見的磁盤分區格式,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能支持最大為2GB的分區,但每個分區最多只能有65525個簇(簇是磁盤空間的配置單位)。隨著硬盤或分區容量的增大,每個簇所占的空間將越來越大,從而導致硬盤空間的浪費。
FAT32分區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對磁盤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強,可以支持大到2TB(2048GB)的分區。但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XP系統中,由于系統限制,單個分區最大容量為32GB。FAT32具有一個優點:在一一個不超過8GB的分區中, FAT32分區格式的每個簇容量都固定為4kB。與FAT16相比,可以大大地減少磁盤的浪費,提高磁盤利用率。但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擴大,運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區的磁盤要慢。
NTFS是一個可恢復的文件系統。在NTFS分區上用戶很少需要運行磁盤修復程序。 NTFS支持對分區、文件夾和文件的壓縮。NTFS采用了更小的簇,可以更有效率地管理磁盤空間。NTFS分區格式的優點是安全性和穩定性極其出色,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產生文件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