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式同聲傳譯系統的基本組成主要由調制器、輻射器、接收機、電源等組成。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紅外光的產生一般都采用砷化鎵發光二極管,頻譜接近紅外光譜,其波長約為 880~1000nm,由于人眼能感受到的可見光波長范圍約為400~700nm,所以這類光人們看不到,且對人體健康無害。紅外輻射光的強弱是由砷化鎵二極管內流過的正向電流大小決定的,利用這一點就很容易達到對紅外光的幅度調制。在紅外同聲傳譯設備中,為了抑制噪聲,音頻不直接調制光束,而是先讓不同的音頻調制不同的副載頻,由于副載波信號的頻率不夠高,無法在空間發射傳輸,因此它還需依附(調制)在可在空間發送傳輸的更高頻率的射頻或紅外光波段載波上進行無線傳送。
紅外光的接收通常采用PIN 硅二極管進行光電轉換,從已調紅外光中檢出不同副載頻的混合信號。為了增大紅外接收面積,二極管的外形做成半球形,使各個方向來的光線向球心折射,并且在球面與管芯之間夾有黑色濾光片,以濾掉可見光。
工作過程如下:會議代表的發言通過話筒傳輸到各個翻譯室,由各翻譯人員譯成各種語言,用電纜送到調制器(又稱發射主機)。調制器內設有多個通道,每個通道設有一個副載頻,完成對一路語言(即一種語言)的調頻。調制器內的合成器將這些多路已調頻波合成,并放大到一定幅度,由電纜輸送給輻射器,在輻射器里完成功率放大和對紅外光進行光幅度調制,再由紅外發光二極管陣列向室內輻射已被調制的紅外光。電用于輻射器的供電。
紅外接收機位于聽眾席上,其作用是從接收到的已調紅外光中解調出音頻信號。它的組成除了前端的光電轉換部分以外,紅外接收機還設有波道選擇,以選擇各路語言,由光電轉換器檢出調頻信號,再經混頻、中放、鑒頻,還原成音頻信號,由耳機傳給聽眾。